675、报纸-《我的1979》
第(2/3)页
“现在的劳动制度和相关部门的松怠造就了民营企业的肆无忌惮的剥削,和以前的地主老财有什么区别呢....”
李爱军无奈苦笑,工人是辛苦,可是他自己又何尝不辛苦,当时条件不好,刚起步的时候他也是和家人亲属们一起,没日没夜地干着脏活累活。
这篇报道有真有假,有一点说的是他无可反驳的,就是他确实是使用了童工,只是他们这帮人身上没有文艺青年的皮,也不是假学究,早就学会用一双医生的眼睛看世界,拒绝童工只是假惺惺的仁慈罢了,最大的善意是给这些孩子提供工作机会和生活来源。
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小小年纪已经在承担生活的责任,甚至他们这点收入会是一家子主要的经济来源,如果把他们赶回落后的农村,等待着的只有贫困,甚至流离失所、乞讨为生,也失去“干中学”的机会。
再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四五岁的孩子也不算小了,一旦下学,都是种田耙地的劳动力,过早的成熟,过早的忙于生计,这都是贫穷倒逼的。
苏明也把报纸翻了一遍,笑着道,“李哥的身份除了圈子这些人估计也没几个人知道,也就只能逮着你们你家使劲骂。”
他想不到这个时候居然还有人不开眼敢和李和闹腾。
李和的新闻虽然热闹过一阵,可是扒拉出来的都是服装纺织厂、家具厂和鞋厂,统计出来了十几亿人民币的产值,惊讶于李和资产的庞大,给李和冠了个亿万富豪的名头,然后重点报道了李和捐资助学的义举,近8亿的捐款数量,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轰动。
不过这些也只是李和产业中的九牛一毛,不要说那些记者,即使是他们这些亲近人,都不一定具体清楚李和到底有多少产业。
虽然只统计出来十几亿的资产,可依然是中国民营经济第一人,除了荣家这样的老牌大亨能在明面上压他一头。
寿山也被周萍从外间的大厅喊了进来,他戴上老花镜,也砸吧砸吧嘴,对苏明道,“你和平松也出去躲几天,卢波在美国暂时就让他别回来。”
苏明摇摇头,笑着道,“没那么夸张,咱们以前虽然也做过倒卖的事情,可李和管得严,咱们也没人找谁买过批条,报纸上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
寿山道,“还是小心点好啊,你们是没吃过亏啊。”
付霞道,“如果真有事,能往哪里跑?”
寿山也是一愣,想想也对,只是道,“那就不要通知小李吧,这点小事咱们自己看着处理吧。这家报纸绝对不能让他们好过了!”
人越老,胆子越小,这话是不假,可是他寿老板也是有脾气的,也不是软柿子可以随意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