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整个漳州,光渔民就有一万余人! 船匠虽少,却也有数百。 除此之外,还有四家私人开设的船厂,最大的那一家船厂,竟然能独立打造出海沧船来。 福船其实不只是一种船的名字,也是一种船型的统称,其下分为五种型号。 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都被称之为福船,为大明水师的主力船型。 但这两种吃水皆在三米以上,在浅水区作战会受到限制。 第三种,被称之为哨船,又名草撇船。 第四种,便是海沧船,又名冬船,吃水在两米左右,有风使帆,无风使桨,长约二十五米,宽约六米,舱深两米七,排水量约两百吨。 第五种,便是鸟船,又称开浪船。 以民间船厂的能力,可以独自建造出海沧船来,足可见其实力不凡了。 那家船厂名叫舒氏船坊,就在漳州西南五十里外的西溪江畔,东家叫舒雅,手下有三百船匠。 朱由校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便向这几家船厂下了订单。 订单上只有一句话。 放开了造,造多少,要多少! 不止如此,还给他们各自派了一队锦衣卫过去作镇,以防有宵小滋事。 三天后,一万多名渔民被召集到了月港,除了人员以外,他们还带来了各式渔船四百多艘。 当然,这些渔船多以小舢板为主。 以往他们都是独自出海,或是十几条船结伴出海,如今看着海面上连成一片的船只,一个个都在猜测朱由校想做什么。 朱由校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不让他们闲着! 港口外面的海滩上,渔民们簇拥在一起,从朱由校的角度看过去,黑压压的一片。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喝道。 “乡亲们!” “论打渔,朕听离你们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所以朕让人把你们都叫了过来,没别的事,就一条,出海打渔!” “当然,你们也别想太多,此事不算出役,算是朕雇佣你们!” “同意的随朕一起出海,每天有二百文钱可拿。” “不愿出海的,就留在岸边,会有其他的事情交给你们去做,只不过每天只能拿到五十文钱。” “朕给你们一柱香的时间考虑。” 他每说一句,便有锦衣卫骑马传话,确保每一个渔民都能听到。 话音落下,鮥瞳便上前将点燃的线香,插在了地上。 那些渔民都愣住了。 每天二百文钱! 四天便是一两银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