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鮥瞳在听到这鼓声的时候,却变的有些不太自然了。 “陛下,好像是登闻鼓!” 朱由校刚要抓到茶壶的手停在了半空,猛的回头看向鮥瞳。 “是宫门外的登闻鼓?” 鮥瞳点了点头:“奴婢去问问怎么回事。” 大明建国之后,朱元璋仿照旧制,设立了登闻鼓,为的是让民间百姓能有个申诉的渠道。 登闻鼓响,皇帝亲自问案,若有官员胆敢阻拦,一律重判。 但这东西虽然就放在宫外,却极少有被敲响的时候,如今更是几乎成了摆设。 朱由校很懵,这踏马大过年的,还有冤情? 鮥瞳很快就打探清楚了:“回陛下,宫外有三个举人,说是有大事要向陛下面谏!” 举人?? 这让朱由校更加摸不到头脑了。 举人能有什么冤情? 以现在大明读书人的德性,说他们有冤情,不如说他们有奸情更加可信! 这帮人的脑子是让门夹了,还是让驴踢了? 大过年都不让自己安生? “出去看看!” 换上龙袍,洗漱一番之后,他便出了大殿朝着宫门走去。 鮥瞳跟在后面,又叫了一队锦衣卫随行。 等他们来到宫门处时,那里确实有三个书生。 “学生应天府举人刘又元。” “镇江府举人罗山。” “太平府举人李家奇。”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名书生在看到朱由校时,第一时间躬身行礼。 虽然他们的态度很恭敬,可不知为何,朱由校总感觉他们似乎有些不怀好意。 于是乎,在说话时也没有半点儿客气的意思。 面对躬身站在那里的刘又元三人,他没有说出免礼的话来,而是冷声喝问道。 “何事击响登闻鼓?!” 刘又元头也不抬的回答:“陛下,学生听闻您先前曾下圣旨要求禁海,不知是否属实?” 听着这带着质问的语气,朱由校顿时皱起了眉头:“废话,明发天下的圣旨,岂能有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