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九章 大人,时代变了!-《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2/3)页

    回到咱们所教授的这些东西上。”

    闻听这人的话,宋濂心中一动,倒是一下子升起来不少别的想法。

    当下就望着这人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一些事情。

    既如此,接下来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对外好好的宣扬一下。

    最好能把梅殷准备办学之事,宣扬的人尽皆知……”

    宋濂说到这里,就没有再往下说。

    但是和他谈话的人,也已经是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忍不住脸上露出笑容来。

    拍手称赞。

    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妙招,一步妙棋!

    这是捧杀啊!

    在他们已经能够确定,梅殷此举必然是一个笑话的情况之下。

    倒是不妨趁机多推上几次。

    让梅殷变得名声大噪起来。

    如此一来,等到今后梅殷把事情弄砸之后。

    这梅殷此时飞的有多高,接下来往下摔的就有多惨!

    如此做,不仅仅能够看看梅殷这个极其狂妄,不知天高地厚之人的笑话。

    最为重要的是,除了这些之外。还可以更进一步,通过这个事,来好好的打一打皇帝的脸。

    让人知道,梅殷这个皇帝的女婿有多不靠谱。

    论其教育等方面,还要看他们这些人的!

    而这梅殷的身份,可是皇帝的女婿!

    他们这些人知道这件事,或许和皇帝之间的关系不是太大。

    是梅殷这个异想天开之人,在那里胡作非为。

    但是,那众多的百姓,还有其余人,却并不知道这些。

    会自然而然的,将其给联系到皇帝的身上。

    那这事情可就太好了。

    只能说,这一招实在是高!

    杀人于无形!

    不愧是宋先生。

    当下便连忙告辞出去,趁着这个机会安排此事。

    宋濂在此人离开之后,想了想,面上露出了笑容。

    摇了摇头,就接着拿出来了一卷书,认真的看了起来。

    宋濂确确实实是大儒。

    是大明初年里排得上号的人。

    个人品德上面,也很可以。

    但是,要分什么事。

    比如现在,他们所说的事情,是他们儒家的根本。

    那他自然而然是要站在儒家这上面来说话了。

    孔夫子都曾诛杀过少正卯。

    那他们这些徒子徒孙,为了儒家的大义,做上一些事儿,那也是理所应当。

    能够说得过去……

    梅殷创办学校,自己他说出的那些豪言壮语的事情,很快就传得沸沸扬扬。

    这事本就容易传播。

    在加上,别有用心之人在后面进行添油加醋,推波助澜。

    如此一来,这事情传播的就更快了。

    一时之间,这件事儿以应天府城为中心,朝着周围飞走的扩散而去。

    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听说了,并在暗中嗤笑,等着看梅殷的笑话……

    ……

    “这混账小子,怎么说话这么不小心?

    才不过刚刚开始,就一下子把调子起的这么高。

    就不怕接下来,出现了一些别的问题?”

    朱元璋在武英殿之内,得到了相应的消息。

    忍不住就在这里出声说了起来。

    并且也知道了,现在这外面疯传的一些消息。

    明白梅殷的这些做法,已经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甚至于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忍不住出声如此说道。

    多少带着一些无奈。

    觉得梅殷这个女婿,有些干事挺靠谱。

    但有些时候,又太过于不小心。

    就比如现在。

    本来创办学校,就是一件比较牵动人心之事。

    他办就办了,还说出了那样的豪言壮语出来。

    被有心人听了去,传播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

    这……梅殷要是能够把事情给办好了?

    接下来什么都好说

    可若是办砸了,那接下来这家伙,肯定会成为一个笑柄。

    而那些一向聒噪的儒者等诸多的狗东西,也肯定会趁机说上一些更加不中听的话。

    这些狗东西,对这事儿一向显得敏感。

    这个时候,梅殷这个混小子,又把刀子递到了他们的手上去。

    这些人肯定会更加的不客气。

    朱元璋一时之间,都多少显得有些头疼。

    不过,对于梅殷所做准备教授的课程里,居然都算术,且还将其列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他还是显得还挺惊喜。

    梅殷能如此重视算术,朱元璋是绝对认同的。

    这和他英雄所见略同。

    朱元璋在所创建的国子监里,专门引入了算术,让人来教算数。

    并且还将其列为了重中之重。

    之所以如此做,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准备在全国范围之内清丈田亩。

    登记造册。

    而清丈田亩这事儿,需要一大批能写会算,敢干事,能干事的官吏出来。

    清丈田亩这事,朱元璋早就已经在心里面想了很久。

    是他很早就想要做的事。

    只不过一直以来时机不够成熟,所以一直没有动手。

    在朱元璋看来,这事情关系着国家之根本。

    是国家获取赋税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统领一个这么大的国家,连国家的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不知道在自己治下,一总共有多少人?

    这些人又分布在什么地方。

    每个人的富裕程度如何?

    总共有多少田,每个人又有多少田。

    产出又有多少……

    对于这些,没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