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各学派的顾虑-《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3/3)页
对皇权敬畏的态度。
这个态度往大了说,可能影响刘荣这一朝,各个学派所可能遭受的待遇——是被重视还是忽视、是被扶持还是被打压;
往小了说,就算刘荣尽得乃父真传,真的能做到‘不因私怨而废公’,不因本次事件而长期针对某些学派,那也还有即将到来的考举呢!
对于已经显赫多年,虽已逐渐落寞,却也是瘦死骆驼比马大的黄老学,以及终究还是逐渐重返权利决策层的儒、法两家,这场考举,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黄老学非但不以为意,甚至还嗤笑了两声;
法家虽然有一定重视,但也只是从容应对,将其视作加快本学派‘官僚队伍建设进度’的机遇。
至于儒家,虽然是这三家中最重视本次考举的,却也是最小心翼翼、最忧心忡忡的。
原因无他;
作为诸子百家之一的学派,儒家过往这些年开枝散叶,实在是开的太过于夸张。
——如今天下,每十个治某一学说的读书人,便有至少七人治儒家六经!
天下读书人,七成是儒生!
什么概念?
就拿本次考举距离——截至目前为止,报考一万一千多人,儒家士子超过八千!
最终哪怕只录取三千,儒家也能占据两千五百个名额!
作为一个传承千百年的学说,尤其还是一个在本朝不受待见的学派,儒家很清楚:这究竟是多么凶险的一次变故。
一旦最终,儒家真的拿走了超过七成的考举通过名额,那天下诸学,必定群起而攻之!
别说是天下诸学群起而攻了——单一个执政学派黄老学,儒家就不可能遭得住。
所以,儒家是既期待,又恐惧,即想要借此一飞冲天,又务必担忧会就此灰飞烟灭。
相较于这三家或无视、或淡然应对、或纠结无比的态度,其余诸学,则无一例外的喜极而泣。
——总算有机会了!
总算有机会能凭借本学派的学说,谋求一个如假包换的官职,来为学派提供庇护了!
也别说什么官儿大官儿小。
将来能有个县令,那就保该学派在一县之内的太平;
能出个亭长,那就在一亭之内,为这个学派保留火种,薪火相传。
终究是比过去这些年,各学派如无根之萍,随时可能断了传承好不知多少。
只是这次的舆论事件,算是让这些原本兴致勃勃的学说,都不可避免的要遭受一定程度的打压了。
——刘荣当然不会主动去说:这次考举,哪个哪个学派的士子,尽可能不予通过,或是把标准把严一些。
哦对了,鲁儒除外……
但底下的人捧不捧臭脚,就不是刘荣能控制的了。
总不能刘荣真的‘气量宏大’,专门交代底下的人:千万不要因为本次舆论事件,而针对某些学派吧?
只要刘荣没这么说,那就必定会有人,抱着‘为陛下出一出恶气’的想法,为难这些涉事学派的士子。
甚至于,哪怕刘荣真做了这么一个声明,也未必就没人会反着听。
——陛下专门提这么一嘴~
——是在说反话吧?
——说是别针对,实际上,应该是让我们使劲儿针对……
而对于这些状况,刘荣表示:随他去。
真金不怕火炼。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可能因为几个刀笔吏的打压,就明珠蒙尘。
至于赵禹所展露出的姿态,却也让刘荣失笑之余,想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可能性。
“法家……”
“境况很糟糕吗?”
…
“过去,朝中议个什么事儿,没见赵禹跪的这么丝滑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