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狱吏、丞相与公孙世家-《汉厨》
第(1/3)页
淄川一带的公孙家,其实在二三十年前还算不得大户人家,就更谈不上什么豪门世族、名门望族了。
只是这些年来,随着公孙弘一步一个脚印的爬上丞相之位,成为汉帝国数一数二的大人物,淄川公孙家,才开始慢慢发迹,最终有了很大的改观。
史书记载,公孙一姓,并非一家之姓。
因为,公孙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据传,上古时的轩辕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氏,名叫轩辕;很多人以为黄帝一直是姬姓,其实他一开始姓公孙,后改姬。
黄帝的后代里有一部分姓公孙,称公孙氏,故公孙氏的始祖是黄帝轩辕。
另外,还有一部分公孙姓,则来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各地诸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有不少诸侯国的君主都可以成为‘公’,譬如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等,都是‘公’;诸侯的儿子呢,能继承王位和袭爵的可以称为太子,而其他的,则一般都称为‘公子’。
至于公孙,自然便是诸侯的孙子了。
后来,有人觉得‘公孙’挺上档次,能显示出其爷爷辈的贵气与霸气,于是乎,便有很多没有袭爵的、诸侯的儿孙后代,干脆将自己这一支族人的姓,改成了‘公孙’。
所以说,后世很多姓公孙的,可能便是春秋战国时某诸侯的子孙后裔。
至于公孙弘之先祖,已然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出身贫寒之家,并没有什么深厚背景,也不属于任何豪门世族,而是从狱吏开始,一步一步登上人生巅峰的,堪称汉帝国的一个奇迹。
不得不说,一介寒士,能走到今日这一步,不得不说,老贼的才能定然十分惊艳,否则,在豪门权贵把持的汉帝国,能有他的一席之地?
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人家不仅书读的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能臣干吏,但同时也说明此人心狠手辣……
……
“公孙弘给淄川老家传信了?”
竹园头村,杨川家庄子的某一座阁楼上,宿酒刚醒的刘彻看上去很是委顿而慵懒,斜躺在绣榻上,半个身子依偎着某不知名的美人怀中,目光闪动:“他还真敢想啊,就凭这些年私底下招募的那些水军?”
崔九双手拢在袖中,面无表情的说道:“公孙弘在东海之滨,组建了一支三百艘的船队,招募训练水军一万多人,另有船夫、水手等几千人,如今已然成了气候。”
刘彻微微点头:“在朝堂上,他给朕摆出一副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的样子,私底下,却又来这么一手,只能说,这天底下的读书人啊,就特娘的没几个好人。
阴,太阴了。”
崔九摇头:“不,不是读书人没几个好人,而是这世上的人,就没几个好人。”
刘彻想了想,叹一口气道:“好像还真是如此,其实也难怪公孙弘生出这般念头,就算是换上一个人,一介寒士,从狱吏干起,一步步登上丞相宝座,心中自然会生出一些不太好的想法。
设身处地,若朕为公孙弘,可能早就养下十万雄兵了。”
崔九拱拱手,道:“以陛下的统兵才能,十万有些多了。”
刘彻老脸一红,没好气的骂道:“滚!”
崔九转身便走。
“回来!”
刘彻似乎想起什么,又将老贼叫回去,面色有些不善的问道:“公孙弘在东海沿岸的船队中,有没有咱们的人?可别弄得像上一回刘陵之事,被人摆上一道,那可就成心腹之患了。”
崔九点头,道:“他的船队里,百十名头目中,二三成都是绣衣使者身份;此外,他家中三十三名妻妾、暖房丫鬟,以及府上与他有染的小妇人、儿媳,只有他的正妻不是绣衣使者。”
刘彻这才放下心来,摆摆手:“那就滚蛋,朕再小憩一会儿。”
崔九走出去七八步,眼看着就要出门,却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刘彻:“陛下,老臣还有一事请奏。”
刘彻闭着眼,有气无力的说道:“讲。”
崔九走回来,站在刘彻三四尺外,低声说道:“陛下,有内线传来讯息,说陛下新近宠幸的一位娘娘,是丞相公孙弘花高价买来的……”
刘彻叹一口气,骂道:“大长门,你就不能让朕多开心几次吗?”
崔九摇头,面无表情的缓缓抬头,看向刘彻榻上那名几乎没穿什么衣物的小妇人,突然咧嘴一笑:“老夫该叫你阿平娘娘呢,还是该称你一声公孙喜?”
那妇人一脸茫然,瞪大双目,甚为惶恐的问道:“大长门,这是何意?”
刘彻一个转身,将自己的脑袋从那小妇人腿间挪开,脸面向着床榻里面,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那小妇人一把抱住刘彻的身子,哀声道:“陛下救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