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此时的吴王深刻地体会到,莫修谨这个聪明又狡诈的男人,做同伴时的帮助有多大,做敌人时就有多烦人! 他对莫修谨的杀心,甚至一度超过了凌墨萧。 他还是第一次栽这么大的跟斗,这个男人,竟然利用他的信任,把他玩弄于股掌之中! 吴王的属官都劝他,先登基,只要登基大典一办,他就是君,凌王就是臣。 吴王当然想登基,可因为莫修谨离开时,将他殺君的消息传遍长安,且带走了圣旨。 他只有诏书没有圣旨,百官之中有一半支持他登基,这是为了尽快稳定朝局,官员最怕的就是朝廷动荡。 而另一半却坚持称要等皇上葬礼之后新帝再登基,而大夏有规定,皇上殡天,必须所有皇子都祭拜之后,才能下葬。 也就是说要等凌王赶回长安奔丧,皇帝入皇陵,然后新帝才能登基。 如果没有那道圣旨,吴王有理由以凌王正在打高丽,回不来,等打完之后回来到皇陵祭拜,也合规矩。 可现在他这么说,是说服不了百官的。偏偏就在这时,幽州的缴文发来,凌王以清君侧之名,为父报仇,攻打长安。 吴王大惊,直呼不可能!若凌墨萧能这么快得到消息赶长安,他早就在接到皇帝的秘信时就赶回来了。 凌墨萧正和高丽激战,幽州哪里有兵来打长安?这是幽州放出来的假消息,就为引起恐慌,让长安大乱。 但很快,吴王接到密报,凌王确实还在高丽战场,但这清君侧的缴文是凌王妃发的,至于幽州的兵力。 是他们估算错误,凌王打高丽,用的是海军和自己的亲兵,而之前打北疆的那支军队,留守幽州。 如今由甲四将军带领,正式发兵长安。 吴王彻底慌了,他很是愤怒地质问,凌王妃一个女人,有什么资格发檄文?有什么资格指挥幽州军? 可惜这个问题没人回答他,反正现实就是,檄文已经传遍天下,幽州大军正往长安飞驰。 吴王再不做决断,就真的兵临城下了。 吴王的反应其实也很快,他能跟太子斗这么久,自然不是蠢人。 他只是没想到,这些年凌王妃虽然也表现过超出普通女子的才华,但那完全跟政治斗争没关系。 她医术超群,擅长经商,喜爱美食,因出身平民,对底层平民特别优待。 凌王远征那两年,她甚至在北境士族的压制下,坚持广纳流民,硬撑了两年,让幽州不仅没有被士族架空,还变得更好。 之前吴王听说了这些,也只是赞一句,看来凌墨萧当年坚持娶一个农女,也是有点眼光的。 并且他觉得凌王妃守住幽州,对他更有利,烦恼的是太子,所以对派人到幽州打探实情这事,他也不慎在意。 一个边关老城,年年写折子向皇上哭求军资,也就在平民和商人眼中,会觉得那解里繁华太平。 但在士族和勋贵眼中,不过是个跳梁小丑。 而现在,那个跳梁小丑竟然敢跳到他头上来! 吴王当即决定,先登基称帝,占了大义之名,不管幽州做什么,他都能将其打为反贼。 他用铁血手腕,很快将禁军首领换成自己的人,凡是反对他称帝的,或杀或抓,用铁血手段让朝堂没有反对之音。 为些有几个老御史酸儒当朝撞柱,大骂他先帝尸骨未寒,停尸不顾,束甲相攻。 也有骂他殺君殺父,必遭天谴。 吴王冷笑不止,天谴!若真有那东西,每一任帝王上位,也就不会杀得尸山血海了! 长安爆发了继太子逼宫后,最混乱的一段时日,皇城内部杀得城墙根染血,护城河腥臭。 百官这才认清,吴王之前的仁厚都是装的。 也是,一个连父亲都杀的王子,又怎么可能仁厚? 可认清又能如何?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其实都只想太平地活着。 若凌王能尽快回长安平定混乱,那肯定会有人反对吴王登基。 可凌王赶不回来,谁也不确定,吴王的刀什么时候落到自己头上。 第(1/3)页